EN

心中有梦想 脚下有力量

2019-04-16

提起云南,你能想到什么呢?美丽的西双版纳、四季如春的昆明、享誉华夏的玉溪、纵横交错的河流,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云南人热情奔放、平稳坚毅、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。在重庆伟星,就有一个从云南大山走出来的年轻主管。

 “我叫赵银,赵,是百家姓排行第一姓,银,是你能想到最有钱的地方——银行……”,2007年的夏天,赵银用一段幽默的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了他,同时也开启了他在伟星的旅程。此后的几年里,他在公司的技术岗位上沉淀摸索,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水平。

2011年9月21日,公司布局大西南,重庆工业园筹建,赵银和另外11名同事作为第一批“开路先锋”来到了重庆,开始了创业之路。初来乍到,面对的是“零基础”的生产生活环境:睡在没有大门的厂房里,日常工作是搬材料、装设备、接管路……艰苦的环境,磨练了他的身体和意志,而他在见证了园区点点滴滴的成长中,对这片土地也倾注了深深的热爱。

生产迈上正轨以后,赵银也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技术部负责人,他坚持每日到车间现场,了解生产工艺、学习调试技术、观察作业方法,严格做好工艺配方保障。在这期间,他积极为车间生产布局、厂区整体规划献言献策,对问题的分析往往有独到见解,表现出比较强的创新意识。而当时的生产一线,正缺少赵银这样有学历、有技术、有经验的年轻骨干,在领导的鼓励支持下,他毅然从行政技术岗调到车间生产一线,穿上了绿色的工作服,负责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工作。

此时的管道车间由于成立不久,各方面管理还很“青涩”,如何扭转局面?从“零”开始的赵银心里着实没有底。所幸领导及时找他沟通交流,为他指明了工作的切入点,也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与支持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他深入班组、深入现场,分析班组管理现状、人员结构与特点、设备状况等,并加快制度建设与创新,用了3个月完善了车间各项管理制度,实现从“人管人”到制度管人、伟星文化熏陶人的转变。

那段时间,车间随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,与各组长、调试员共同参与讨论和攻坚。哪怕到凌晨,只要车间一个电话,他就能出现在车间,直到问题的解决。记得双色设备刚到厂,大家对此新工艺都比较陌生,内外层均匀度调试难度较大,多次调试无果,调试员都无奈地离开了,唯有他始终不愿放弃。大家被他的执着和拼劲所折服,也开始重新投入攻关,众志成城,最终找到了关键点解决了问题。正当大家为之欣喜时,他却说“我们此次问题是解决了,但是过程是曲折的,我们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进行分析总结,制定出一套简易的方法,以供我们后续借鉴”。截止2013年底,在他的引领下,车间各项指标提升了20%以上。

2014年新园区搬迁,赵银被任命为搬迁组长,全面负责新园区设备区域规划、管路预埋、设备安装,人员统筹等各项事宜。由于搬迁事宜时间紧任务重,赵银立马组织人员商讨方案、和保障措施;在搬迁现场跟进度、做调整;利用看板布置每日工作任务;晚上回到老园区了解生产情况,跟踪生产进度切实做到搬迁、生产两不误。

在重庆伟星的7年,赵银从单纯走向成熟,从单枪匹马到带队前行,完成从专业技术人才向管理型复合型人才的转型,并且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。现在的他已是核心部门主管,带领60余名员工支承担着生产重任,还成为园区评奖委员会成员,身兼雏鹰成长班和生产管理班的导师。所有的一切,离不开公司给予的平台,更离不开他身体内那份淳厚求索、不畏艰难、艰苦奋斗的精神。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在这里也收获了爱情,在重庆这块“福地”,完成了买房、结婚、为人父等几件人生大事。

管道车间办公室的看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“要找到逆风的方向,更适合飞翔,你觉得吃力,说明你就在登高”。这,正是赵银的写照,像鹰一样,断喙拔羽,不管多大的困难,在梦想面前都会变得渺小,真正的蜕变,就在风雨之后。(文\重庆工业园 周绍强)